(通讯员:许玉泉、阎振瑛 审稿人:饶玉霞)急救能力,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更是高校构筑平安校园、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关键支撑。2025年9月18日,一场以“普及急救技能,筑牢生命防线”为主题的急救科普培训活动,在湖北科技学院揽月楼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北科技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携手咸宁市急救中心联合主办,阳光天使急救协会具体承办。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党委副书记周立勇、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阳光天使急救协会指导老师阎振瑛、咸宁市急救中心党支部书记吴琳、咸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宾等嘉宾出席活动,共同为来自13个学院的78名学生开启急救知识学习之旅。

一、理论奠基: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跨越
活动开篇,咸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宾的讲授并未局限于简单复述急救操作步骤,而是从生理学与临床医学交叉融合的独特视角,深入解读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协同救人的核心原理。例如,他详细阐释了胸外按压如何通过外力作用为人体建立临时循环、维持血液流动,以及 AED 电击除颤在逆转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深度讲解,帮助同学们跳出机械记忆的局限,真正理解急救操作背后的逻辑,实现了从 “知识知晓” 到 “逻辑理解” 的认知升维,为后续精准掌握急救技能筑牢了理论根基。
二、模拟导学:搭建从 “理论认知” 到 “实践操作” 的精准桥梁
为破解“理论丰满、实践骨感”的普遍困境,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模拟演示环节。来自急救中心的专业人员与阳光天使急救协会的学生骨干,联袂进行了标准化的流程演示。不仅展示正确动作,更通过解构式教学,揭示了动作背后的科学依据:为何要呼唤判断意识?为何按压频率需维持在100-120次/分?通过“1001、1002”的计数方式有何时间管理意义?演示极大地提升了技能传递的精准度与可复制性。
三、实操固本:在沉浸式演练中培育施救自信与责任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掌握急救技能离不开亲身实践。在分组实操环节,参训学员借助模拟人完整演练了从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意识评估,到心肺复苏操作、AED 设备使用的全流程急救步骤。指导老师阎振瑛等人全程跟进,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对学员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即时反馈、精准纠偏,让正确的急救动作深植于心。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让学员在近乎“实战”的场景中巩固技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施救者的责任与使命,从而从内心建立起“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自信与担当。
此次 “普及急救技能,筑牢生命防线” 主题培训,并非一次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一场融合生命教育、责任教育与科学素养教育的综合育人实践。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技能的推广,不应止步于一场场临时活动;唯有推动急救教育融入校园日常教学、走向师生生活常态,让更多人真正掌握这把守护生命的 “钥匙”,才能进一步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为师生生命健康筑起坚实屏障,也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贡献高校应有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