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人际关系中绽放生命之花
日期: 2025-11-1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活着的意义” 成为萦绕当代大学生心头的叩问,当人际关系的困惑悄然绊住青春前行的脚步,一场关于 “生命与联结” 的深度分享,于 2025 年 11 月 13 日下午在湖北科技学院温情启幕。教 3-201 教室内座无虚席,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承办的 “在人际关系中绽放生命之花” 专题讲座,特邀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李涛副教授主讲,用专业温度为湖科学子拨开心理迷雾,让 “生命意义” 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成长路径。


“若把你关在 10 平米房间 30 分钟,身边只有一个会产生轻微电击的按钮,你会选无聊静坐,还是按下按钮?” 讲座刚开篇,李教授抛出的 “无聊电击实验”,瞬间点燃全场注意力。当他揭晓 “多数人宁愿忍受轻微疼痛,也不愿直面极致无聊” 的实验结论时,台下学子纷纷颔首 —— 这一结果精准戳中了当代青年常陷入的 “意义真空”:看似被学业、社团填满的生活,却偶尔会在深夜追问 “我在忙什么”,这种迷茫比单纯的忙碌更磨人。

作为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兼任湖北省心理学会青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教授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经验。他以真实案例为锚点,从 “为何要重视生命意义”“人际与生命意义的关联”“如何从人际中提升生命意义” 三大维度,为学子们搭建起清晰的成长框架。

“为何重视生命意义” 环节,他援引 “北大空心病” 现象与 2022 版《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 ——“近半数青少年未找到生活意义”,直言:“忙到脚不沾地却迷失方向,是当代青年的普遍困境,而生命意义正是破解迷茫的关键。”


谈及 “人际如何滋养生命意义”,李教授的分享更显 “接地气”。他提到 “超 67% 大学生认为大学需经营好人际关系”,也剖析了 “社恐怕尴尬、社牛爱热闹” 背后的心理需求:“无论是独处还是社交,核心都是找到被理解、被需要’的感觉。” 为了让 “同理心” 更易理解,他还讲述屠格涅夫《白菜汤》中农妇的故事:“旁人不解她为何还能喝白菜汤’,却不知她是忍着丧子之痛,不愿浪费一碗带盐的汤 —— 真正的理解,是看见他人行为背后的处境。”

“相似性原则” 教大家寻找同频挚友,到 “一致性沟通” 指导学子清晰表达 “我需要什么”,李教授分享的每一个方法都避开空洞理论,聚焦 “能落地、用得上”

“老师,我总怕拒绝别人会破坏关系,该怎么办?”“和好朋友吵架后,明明想和好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互动环节中,学子们不再拘谨,纷纷举手倾诉心中的 “人际小纠结”,现场氛围热烈又真诚。

面对 “怕拒绝” 的困惑,李教授以 “两只刺猬取暖” 为喻,温柔解答:“离得太近会扎伤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到寒冷 —— 人际关系和刺猬取暖一样,需要清晰的边界。把我的事、你的事、我们的事’分清楚,拒绝时就不会被负罪感裹挟。比如朋友借笔记,你可以说我还没整理完,整理好后再给你,好吗?’,既表达了难处,也传递了善意。”

针对 “吵架后和好难” 的问题,他更是现场传授 “观察感受请求信任” 四步法:“别再说你总不理我’,换成最近你没怎么回应我,我有点难过,想和你聊聊,相信我们能解决问题’—— 前者带指责,后者传真诚,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让对方卸下防备。”

讲座结束后,李教授还为在场教师开展了 “生命教育” 专属团体辅导。他结合教学与管理实际,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指导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如何识别学生的意义感缺失信号,以及如何通过人际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生命观。

当夕阳透过窗户,将温暖的光影洒在教室,这场享缓缓落下帷幕。但李教授留下的思考与力量,却在师生心中悄然扎根 ——生命的意义,不是靠出来的,是在和他人的联结里、在认真生活的每一步里,慢慢出来的。

此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不仅为湖科学子解答了人际困惑、点亮了生命意义,更彰显了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来,学校将继续搭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成长平台,让更多学子在温暖的人际联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让每一朵 “生命之花” 都能热烈绽放。


版权所有:湖北科技学院健康医学院 联系方式 地址:咸宁市咸安大道88号